《保护荒漠环境 建设美好家园》于2012年9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批准,项目依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多年来在荒漠化防治领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工程成就,通过参观科普场馆、野外台站、进沙漠体验、专家报告、师生讨论、印发宣传册、板报展览、以及建立科普网站等多种形式传播荒漠环境与保护的科普知识。旨在帮助公众认知荒漠化,以及荒漠化环境危机对人民生活造成的巨大危害,用荒漠化治理的重要成果,让公众认识到荒漠化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同时,增进青少年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理解,启发他们的科学萌动,帮助他们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理念,激发他们“热爱伟大祖国 保护荒漠环境 建设美好家园”的自觉意识和积极行动。
新疆不仅是世界上唯一环绕沙漠、戈壁荒漠分布有大量山岳冰川的特别地区,也是世界中纬度地带山岳冰川最多的地区。新疆分布有很多高大山脉,高山区在6、7月份的温度依然在零度以下。那里基本不下雨,只有降雪。降落的雪的一部分直接蒸发进入大气,其他的部分就在地形有利的地方累积,年复一年,它们形成了永久积雪或者变质成了冰川冰。冰川沿山坡慢慢地向山下移动,其冰舌伸到了温度高的地方就使冰川在暖季消融。
冰川是固体的水库。暖季消融的冰雪会补充到河里,成为河水的一部分。冰川和永久积雪既有每年的补充和消融,也有多年积存量。目前积存的冰川可以看作是静态的水资源。
新疆境内共有现代冰川18499条[10],主要分布于天山中、西部山区,帕米尔山区,喀喇昆仑山区和昆仑山区。冰川面积25342km2,冰储量26831.1×108m3。新疆冰川的显著特征是数量多、规模大,冰川面积占全国冰川的42.7%,占西北地区冰川的91.4%。新疆冰川融水年径流量为178.6亿m3,占全疆河流年径流总量的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