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荒漠环境 建设美好家园》于2012年9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批准,项目依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多年来在荒漠化防治领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工程成就,通过参观科普场馆、野外台站、进沙漠体验、专家报告、师生讨论、印发宣传册、板报展览、以及建立科普网站等多种形式传播荒漠环境与保护的科普知识。旨在帮助公众认知荒漠化,以及荒漠化环境危机对人民生活造成的巨大危害,用荒漠化治理的重要成果,让公众认识到荒漠化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同时,增进青少年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理解,启发他们的科学萌动,帮助他们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理念,激发他们“热爱伟大祖国 保护荒漠环境 建设美好家园”的自觉意识和积极行动。
在太阳入射能量和地球表面热能的共同作用下,地表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汽,进入大气。水蒸汽遇冷后凝结成水或冰,在地球重力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至地表。水的这个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称为水循环。
大循环(外循环):指水分由海洋输送到陆地,又回到海洋的循环过程。
小循环(内循环):指水分由陆地输送到陆地,又回到陆地,或由海洋输送到海洋又回到海洋的循环过程。
据统计,每年大约有50.5万立方千米的水从从海洋表面蒸发到大气中,这其中约90%的水以降水的形式再次返回海洋,其余10%被风带到大陆上空,与陆地表面蒸发的约7.2万立方千米的水汇合,形成大陆每年11.9万立方千米的总降水量。落至地表的11.9万立方千米水中,有4.7万立方千米水通过河流重新流入海洋,其余7.2万立方千米水渗入地下,绝大部分成为地下水,少量被生物体吸收。